重庆市巴南区坚持把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轮换选派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在应派尽派、尽锐出战、精准编队、严实管理上持续发力,着力打造“升级版”驻村帮扶队伍,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扩大选派范围,做到应派尽派。筛选有组织能力、有产业基础、有重点项目、有辐射效应、能够率先实现振兴的“四有一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6个,连同5个脱贫村(原建档立卡贫困村),相应组建(调整)11个帮扶集团,建立落实“1+1+N+3”工作机制,即每村明确1名区领导跟踪帮扶、1个牵头单位和若干成员单位对口帮扶,同时按照1名第一书记(兼任工作队队长)、2名工作队队员的配备原则,全覆盖轮换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员。结合村级班子运行情况回访研判、基层党建调研督查等,指导镇街党(工)委研判确定党组织软弱涣散村15个,择优选派第一书记驻村整顿。

        区级带头下派,做到尽锐出战。认真落实“驻村时间满两年的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员可以轮换”的要求,采取宣传发动、报名推荐、资格审核、讨论审议、任职报备等五项程序,从区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岗在编骨干中,率先轮换选派34名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实、综合能力强、身体健康的优秀干部驻村,其中接任、新选派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长全部为处级干部或中层以上管理人员。针对6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由所在镇街党委(党工委)从熟悉农业农村工作或具有农学背景的专业型干部中择优选派工作队队员12名,确保将“最能打的人”派下去。

        按需精准编队,做到因岗相宜。根据各村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结合帮扶单位优势、选派干部专长,按照党建干部到软村、政法干部到乱村、经济干部到穷村的基本思路,“因村”派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工作队由3人一组驻村帮扶,对基础设施较差的村,注重从交通、住建、水利等单位选派;对产业基础薄弱的村,注重从发改、财政、农业等项目资金优势单位选派;对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注重从纪检、组织、宣传等党口部门选派,切实做到“因村选人”“因岗相宜”。

        从严从实管理,做到真帮实扶。聚焦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修订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选派管理办法,详细列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派出单位、所驻村和驻村所在镇街职责清单,推动帮扶任务具体化、项目化;明确接任、新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员驻村时间不少于2年,驻村期间与原单位工作完全脱钩,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到所驻村,确保全身心专职驻村帮扶;健全下村签到、工作纪实、工作例会、在岗抽查、考勤和请销假“五项制度”,确保队伍每月三分之二以上时间吃、住、干在村;对原来未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6个村,要求镇街党(工)委落实1名班子成员帮带指导,帮助新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员熟悉村情民情、掌握相关政策、理清工作思路,尽快进入角色。

        责任编辑:陈一豪 唐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