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客户端时评员 孙茜
近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所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及其着陆组合体成功着陆于火星,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离不开我国科技创新生态的改善,创新创造活力的激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给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刚刚召开的市委五届十次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科技创新生态,高品质营造创新环境。”
加快构建科技创新生态,须提供更加优质的人才服务保障。科技创新,人才是第一资源。重庆深谙这个道理,近年来充分释放人才红利,使得越来越多的科技人才选择将重庆作为干事创业、激发创新活力的舞台。如何使舞台留住更多人才?要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准入方式,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用心用情为科技人才办实事,着力精准聚焦科技人才所思所想所盼所急,着力解决发展中的卡点、堵点、疑难点。要最大限度调动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让人才在不断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实现更多使命驱动的科研和更具超越性的创新。
加快构建科技创新生态,须形成更加有力的科技金融支撑。此前,重庆出台金融支持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措施20条,助力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此举正是政府为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金融支持的表现。要加大财政对科技支持的投入力度,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只增不减,推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基地建设全面发展,尤其要将财力重点集中在一批“卡脖子”技术上,在最尖端、最核心的关键技术上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要用活创新资金使用方式,建立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专项资金,允许通过引导基金、业务奖励、风险补偿等方式使用科技金融资金等,形成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政府基金有机结合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加快构建科技创新生态,须建立更加完善的创新服务制度。科技创新离不开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又会推动科技创新。在构建科技创新生态上,更是如此,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相互支撑,缺一不可。因此,要推动科技创新,不仅要注重研发管理,更要注重创新服务;不仅要提高机构科研创新活力,更要服务好市场机制下的各类创新主体,为科技创新优化政策供给,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在激励科技创新主体的同时,还要坚持与监督相结合,要加强科研诚信和监管制度建设,守好科技工作“生命线”,向科技违规行为“亮剑”,切实净化科技创新环境。
加快构建科技创新生态,须深化更加开放的科技交流合作。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作为最早开行中欧班列的城市、陆海新通道的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重庆只有更加主动的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善于获得、整合并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才能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一方面,要持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在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打造“长板”,不断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巨大潜能;另一方面,要坚持开放合作创新,扩大科技领域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创新资源,开辟多元化合作渠道,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