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主席在河南安阳考察殷墟遗址时又指出:“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这些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现实路径和内在规律,对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新征程伟大实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

         “两个结合”,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和本质要求,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的宝贵经验,反映了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中国实践的迫切需要,大大深化了我们党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性认识。

         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和本质要求的深刻体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开放的理论,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它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结合”,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实践性、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贯彻和彰显,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两个结合”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和本质要求,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始终具有强大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的内在根据,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反复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摆脱教条主义,才是“活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落地生根、深入人心。“两个结合”完整体现了外来与本土、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全面阐明了中国为什么能够发展好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与“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之间的内在逻辑。坚持“两个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取得成功的一条宝贵经验,也是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征程伟大实践的必然要求,是高举旗帜、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科学指引。

         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主义者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既引发了中华文明的深刻变革,也被不断赋予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根本途径。正是坚持“两个结合”,我们党先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引领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两个结合”指明了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揭示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树常青的奥妙所在。

         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推进“两个结合”中创立的。坚持“两个结合”是这一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关键所在。

         “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论断。自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命题以来,中华传统文化往往被视为“中国具体实际”的要素隐含于“第一个结合”。进入新时代,习主席深刻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创造性地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重要论断。“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确认,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对中华传统文化不再是单向改造而是内在融通。“两个结合”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深化了我们党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性认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意蕴,是我们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

         “两个结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这个飞跃的关键,就在于习主席不仅鲜明提出“两个结合”,而且深入推进“两个结合”。习主席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重大思想,既深刻体现了新时代新征程的实践要求,又充分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民本、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精华;既具有更加突出的现代性、世界性,又具有更加鲜明的民族性、本土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两个结合”的理论结晶,也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

         “两个结合”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和精神实质。“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运用和集中体现,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指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有效路径。坚持“两个结合”,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在完整意义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又在完整意义上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三

         奋进新征程,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实践继续推进“两个结合”,努力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坚定“两个结合”的旗帜引领。新时代十年伟大成就充分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继续推进“两个结合”,最根本的就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确保“两个结合”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深入发展。

         把握“两个结合”的价值取向。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为人民谋幸福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追求。“两个结合”的实践效果如何,要由人民来评判。继续推进“两个结合”,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这一根本价值取向,牢牢植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两个结合”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不断丰富发展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回答“两个结合”的重大问题。“两个结合”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是推动“两个结合”的不竭动力。继续推进“两个结合”,必须增强问题意识,在“变”与“不变”中找准深度结合的契合点,在探寻强国复兴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中发挥“两个结合”作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中提升“两个结合”质效,使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掌握“两个结合”的科学方法。“两个结合”蕴含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的科学扬弃,重在讲科学、讲方法、讲实效,既要防止不切实际、不接地气,也要防止不加甄别、不分良莠。继续推进“两个结合”,必须科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立足中国又胸怀天下,既反对文化虚无主义又防止文化复古主义,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在自信自立、守正创新中不断拓展理论创新格局、提高理论创新水平。

         强化“两个结合”的责任担当。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推进“两个结合”,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强化主体责任,带头分析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实际,带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带头投身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努力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两个结合”的成功实践者,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乘风破浪、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