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界网
作者:李欣
当下,碳中和在资本市场正掀起一轮炒作狂潮,此前,金融界网在《A股牛年热词“碳中和”!一文看懂投资图谱,涉及光伏、电力、银行等十余个行业,还是ESG策略重要落脚点》的文章中,跟广大投资者探讨了碳中和大背景下,对于环保、电力、有色、煤炭等行业的影响及催生出的投资机会。
今天,我们来围绕碳交易的这个环节来总结下背后的市场前景以及享受盛宴的上市公司。
全国碳交易系统呼之欲出
随着碳中和相关政策陆续展开,国家能源结构转型稳步推进,作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抓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也在提速。
回顾过去,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出《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意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等七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福建省于2016年12月22日启动碳交易市场,作为国内第8个碳交易试点。
2017年12月,我国印发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明确全国碳市场分基础建设期、模拟运行期和深化完善期三个阶段稳步推进,并将于 2020 年在发电行业交易主体间开展碳配额现货交易,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方式。
但由于没有统一的碳交易平台,我国在国际市场上议价能力弱,缺失话语权,处于不利的地位。这一局面亟待碳市场统一来解决。
近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赴湖北省、上海市调研碳市场建设工作时表示,全国碳市场建设已到了最关键阶段,要倒排工期,全面开展对接测试,尽早实现系统运行,确保今年6月底前启动上线交易。
另据财联社报道,即将上线交易的全国碳交易市场,股权由此前试点省市的碳交易所分别持有。其中,湖北、上海因分别牵头承建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全国碳交易系统平台,其持股比例略高,其他省市则平均分配剩余比例。
碳交易市场6000亿规模
碳金融市场在碳交易市场中产生可以理解为金融化的碳市场。随着碳交易市场的不断发展,碳市场金融化特征加深。在碳配额和项目减排量等碳资产现货的基础上,碳期货、碳期权、碳远期、碳掉期、碳基金、碳债券等碳金融衍生产品和工具逐渐被开发出来,用以规避碳市场风险和碳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碳市场的流动性,为企业融资拓宽了渠道。
天风证券指出,全国性统一的碳市场即将落地,碳交易规模有望进入倍增阶段。此前碳市场在全国 7 个试点省市覆盖钢铁、电力等20多个行业,3000家企业,累计成交量超过4亿吨,成交额超过90亿元。而今年全国首批纳入到配额分配方案和重点排放单位名单的发电企业就达到 2225 家,下一步钢铁、化工、电解铝等行业也将纳入,企业覆盖面更广阔。
国融证券分析称,根据目前的设计规模预测,全国碳排放权配额交易市场市值可能达到1500亿元人民币,如果考虑到期货等衍生品交易额规模可达6000亿元人民币。
10余家上市公司持股区域性碳排放交易所
根据金融界网站统计,多家进入试点的交易所等均有上市公司直接或间接持股(见下表),其中兴业证券、闽东电力持有海峡股权交易中心不同比例的股份,金融街、海油发展、中广核技、国检集团、长源电力、深圳能源、华银电力、中国电建、重庆燃气等上市公司也在分别持股不同省市的交易所。其中不少上市公司近期股价都出现了不错的表现,其中华银电力走出了四连板的走势。
另外,国网英大控股股东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并列第一大股东,国网英大子公司置信碳资产管理公司是国网公司系统内唯一一家专业从事碳资产经营业务的公司。恒生电子此前中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建设项目。紫鑫药业、开尔新材、晋控电力、协鑫能科等上市公司的下属公司相关业务涉及碳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