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甘肃省武威市以林长制工作为总抓手,以国土绿化倍增行动和提质增效行动为重点,坚持“造、封、管”一体推进,着力谱写造绿、增绿、插绿、添绿、护绿五篇大文章,厚植发展底色。截至目前,全市完成人工造林22.85万亩,封育4.64万亩,退化林分修复4万亩,国土绿化提质增效12.57万亩,分别占目标任务的111.5%、54.6%、100%、100.4%。

         一是宜林荒山“造绿”。以石羊河、大通河流域两岸宜林区域、祁连山保护区外围地带、生态移民迁出区符合要求的造林区域为重点,实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水土保持、林草植被恢复等生态工程,着力开展宜林荒山绿化,全面提升和增强南部水源涵养林涵养功能,在南部山区营造水源涵养林5.5万亩,其中,凉州区实施南部山区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在谢河镇二牛沟、板沟滩沟、张林沟等荒山,完成以山杏、樟子松、云杉、沙棘等为主的国家储备林建设1.04万亩。

         二是闲滩空地“增绿”。坚持造林与造景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积极开展景区景点绿化。利用产业园区公共绿地、企业闲置土地,推进产业园区绿化,打造花园式生态园区。通过新建、改造、补种等措施,针阔混交搭配,推广应用优良乡土树种,全力推进通道绿化行动,实现通道绿化向美化彩化升级,打造生态景观廊道。充分利用村庄宜林边角地、四旁空闲地、荒滩地、荒废地,建设乡村森林小游园。截至目前,全市完成景区景点绿化11个,产业园区绿化27个,通道绿化483公里,新建乡村森林小游园55个。

         三是房前屋后“插绿”。以提升绿化数量和提高绿化质量为主,重点在乡镇驻地街道、居民小区、村庄、广场等区域,围绕环村林、乡村片林、庭院绿化、四旁绿化,房前屋后见缝插绿,庄前院后造林增绿,因地制宜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建设一批森林乡村,将果园、森林、草原、湿地、古村、遗址等特色景观联成一体,构建布局合理、配套完善、人文丰富、景观多样、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的乡村美景,全面保护乡村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至目前,全市完成镇区绿化20个,农村村庄绿化170个,创建森林乡村7个。

         四是治沙造林“添绿”。围绕构建北方防沙带,打好防沙治沙阵地战,以境内三条风沙线沿线区域为主,加强重点区域沙化土地治理,依托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专项、“蚂蚁森林”等项目,实施八步沙区域生态治理规划、民勤生态建设示范区规划,加快推进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全力构筑北部沙区生态防护屏障。坚持向“北部沙区要地”,争取实施了凉州区东北部沙区治理及沙产业建设项目,计划在东北部沙区压设沙障25万亩。截至目前,全市完成治沙造林15.68万亩,压沙12.4万亩,其中,机关干部义务压沙0.88万亩。

         五是提质增效“护绿”。严格落实“三分造、七分管”的营造林要求,大力推行工程造林,实行造管一体,把补植补造、后期管护等费用纳入造林成本,按照“谁造谁管”的原则,靠实苗木管护责任,扎实开展国土绿化提质增效行动,以通道绿化、城市行道树、农田防护林、沙区造林、退耕还林为重点,持续推进对缺株断带、林相残破、病虫危害的林带、林网的补植补造,及时跟进浇水、扶正、抹芽、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护措施。截至目前,完成以国省干线公路、水涵水保林、绿洲防护林、防风固沙林、退耕还林等补植补造为主的国土绿化提质增效12.57万亩。